本帖最后由 逸秋 于 2014-10-20 23:14 编辑
四 缺少人性 美国思想家加尔布雷思在他的作品《好社会》说过:“一个国家的前途,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,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,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,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”。纵观世界各民族兴衰史,无有不契合此理。。 我们的历史书满篇都是杀戮、斩首、屠城的篇章比比皆是,甚至食人的记载不时见于历史文献,若是说古代战争都是这样,中西方皆然,大致笔者也无话可说。但是,衍生到现代,号称亩产万斤,结果发生大规模饥荒的事情还历历在目,别说这是个别人的意愿,没有这个民族大量精英的共谋,断然产生不了这样近乎于笑话的悲剧。 在国家层面,伤亡惨重的矿难,也不见得比外国元首去世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礼遇,通常我们只怪那些所谓的黑心矿主与地方政府,反过来想一想,这些矿主敢于罔顾人命,还不是因为用手里的钱就可以贿赂收买受害者的家属,而受害者的家属大多也会因为出价的高低而被摆平,只有少数的时候坚决会追诉矿主的责任到底。由此看来,这绝对不是某一阶层、某一群人的问题,这分明是整个民族的问题。 在这个国度里,金钱与权力都贵于人命——这还表现在为了扩大国土、改动战争,动则牺牲几十万、甚至数亿的宏大表态之中。数字仿佛不是生命一样,这使我想起来毛泽东在共产国际会议上的一段往事来。 1957年毛泽东参加国际共产主义莫斯科会议的时候,他同当时的苏领袖赫鲁晓夫发生过一场关于核战争的辩论。毛泽东发表过一个震惊世界的讲话。 “打核战争,肯定要死不少人,我们也许会损失3亿人,那又有什么关系呢?即便那样,我们还是能最后赢得战争……”捷克主席诺沃提尼,事后说:“毛泽东说他们的六亿人口准备死三亿,我们捷克只有1200万人,都死光了还不够,谁留下来重新开张?” 好笑吗?但是,这绝不是毛泽东在说笑话,更不是信口开河,这是有着极其的深远的文化内涵的——视人民生命为草芥的价值观绝不是一天形成的。 秦二世封闭始皇陵墓,一天之内就使二十万余役卒死于非命;北宋之末,人肉的价钱比狗肉还便宜;朱元璋喜怒无常嗜杀成性,不到几年,就将他手下之功臣宿将屠戮殆尽,仅胡惟庸一案株连被杀者就达三万多人。 而现代,不过是这二千年来对人民轻视的传统的延续罢了。余杰在《冷漠是一种罪恶》一文中写道: “这个悲惨的故事,是我辗转从当记者的朋友那里听来的。北京国企一对下岗了的夫妇,妻子怀孕快要生产了,因为家中一贫如洗,不敢到收费昂贵的大医院去。于是,丈夫借来一辆平板车,拉着妻子去附近的一所兽医院找熟人接生。没有想到妻子偏偏又是难产,兽医不敢处理,劝他们到大医院去,否则大人孩子都有危险。丈夫咬着牙,蹬着平板车一路疾驰,妻子在车上痛哭地呻吟着。当平板车来到一个繁华路口时,警察拦住了他们。原来,这条路是国宾道,不允许人力车经过。警察执行公务一点也不含糊。虽然现在并没有尊贵的国宾的车队通行,但他依然坚持不放行。孕妇的呻吟和鲜血,警察却充耳不闻、视而不见。丈夫哀哭着向他下跪,这名警察仍然‘刚直不阿’。没有办法,丈夫只好蹬着平板车绕道前往医院。中途耽误了半小时,到达医院时,大人和孩子都已经失去了抢救的时机,双双死亡。晚上,悲痛万分的丈夫,一个人在破旧的家里上吊自尽了”。 [1]对生命的关爱的冷漠,人性的失去绝不是自现代才有,这个民族从秦以来的二千年,有着太多的麻木与冷酷了。
[1] 引自余杰著《老鼠爱大米》,大象出版社2001 年2 月第一版191 页
|